李诗斌 官方网站

http://lishibin.zxart.cn/

李诗斌

李诗斌

粉丝:1295330

作品总数:49 加为好友

个人简介

艺术简介 | 李诗斌福建省厦门市人,副教授。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高研班毕业,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福建省书法家协会理事,厦门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,厦门美术家协会山水画专业委员会委员,厦门青年书法家协会顾问,...详细>>

艺术家官网二维码

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

留言板

艺术圈

作品润格

书 法:议价

国 画:议价元/平尺

匾额题字:议价

拍卖新高:未知

联系方式

艺术家官网负责人:小张

邮箱:artist@zxart.cn

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,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。

正书说

   正书的“正”有“正大”的含义:正者,规则端正;大者,通行无碍。正书自古以来称为真书、楷书,现在正书已经扩大其内涵,包含了篆、隶、楷三种书体。这意味着凡通用的、规整的书体都可以称为正书。数千多年来,篆、隶、楷随时代发展逐渐演变成熟并相互代替,秦以前通行字体为篆书,汉至魏晋以隶书行天下。篆书、隶书已经完成了她们的历史使命,而楷书作为成熟的书体运用至今。

  中华民族的祖先从大自然中窥见了表达思维的象形文字,奠定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。《周易.系辞》曰:“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,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,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,近取诸身,远取诸物,于是始作八卦,以通神明之德,以类万物之情。” 河出图,洛出书,天下则焉,文字的出现使得先民对文字的发明奉若神明,如对至尊。篆书取圆势象征天,上紧下松,给人一种强烈的崇高感;隶书取方势象征地,左右扩展,给人有平正的承载稳定感;楷书取长方形,八法齐备,以活脱脱人的形象来呈现。苏东坡《论书》:书必有神、气、骨、肉、血,五者缺一,不为成书也。篆、隶、楷三种字体隐含了宇宙间之大秘密:天、地、人三才广大悉备。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,所以篆字图形有如天上的星辰;隶代表了人开始进入了自身的的生存环境,对大地广袤的思考;而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,是人文精神的第一次凸显。

  正书所包含的三种字体,都是随着时代的需要而演变,实用性便是其演变的最主要动力。夏代用古文字,商代用甲骨文,周代通行大篆,秦李斯创小篆统一了天下文字,汉代删繁就简,推行程邈独创的隶体,王次仲变隶之方形为长方形,奠定楷书法则,正书的演变由此定型,通用至今。正书的源流变化之中,始终贯穿三个原则:“简易”、“变易”、“不易”。“简易”,《易经》曰:“易简,则天下之理得。”人类的智慧和科学的发展是随着“简易”的方向而发展的,书法的演变也是如此——从篆演变到隶,从隶演变到楷,都是去繁就简的过程,文字能变得简单易写,书写的速度提高,社会的功用加强了。文字能便易好学,就能普及流传深远。我们知道文字的去繁就简、趋繁就易的过程,是社会时代变化的需要,也是人类天性中恶繁好简的需要。“变易”,文字如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,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,反之则推动社会的进步,所谓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,变通是书体发展的历史必然。从书法的演变过程可以知道,一种书风演变到一定阶段后会被另一种书风所替代,老子云:反者道之动也。金文的质拙为小篆的严整所代替,简帛书的率意为汉碑的典丽所代替,钟繇的古质为王羲之的今妍所代替。“不易”,尽管文字产生多大的变化,其内在的精神是不变的,从汉字的造字原则来讲,每一种字体的演变过程中都遵循汉字的象形特征,以象形、指事、转注、假借、形声、会意为造字原则。离开此原则就无所谓汉字,从书法艺术的原则来讲,赵子昂云:结字因人不同,用笔千古不易。篆、隶、楷的三种书体可以面目不同,书写者各自相异,但是他们所塑造的线条、表达情感、反映宇宙律动之心不变,从正书表现的中国人的境界来说,虽然篆、隶、楷能表达宇宙的鸢飞鱼跃的万象,但深藏在它背后是中国人静穆圆融的天心不变。

  以上是正书所包含的三种字体的发展与流变之关系,而正书与行草书的关系则是相生的、互动的关系。欲学草书,须精正书,此可说是唯一途径。正书象儒,是社会的需要;行草象道,是人精神自由的需要。正书犹如礼,行草犹如乐。《乐论》云:“乐者为同,礼者为异。同则相亲,异则相敬。”“中正无邪,礼之质也;庄敬恭顺,礼之制也。” 故君子敬以直内,义以方外。正书静而行草动,正书是立德、立功、立言的需要,行草则需要超越功利思想而再臻于自由精神的需要。静观是超越功利的美学基础,没有正书之静,则无法有行草之动。

  《书谱》:先平正后险绝,复归平正。正是此意。正书与行草书是书法艺术的一体之两面,一庄重一散淡,一静穆一灵动。尼采在《悲剧的诞生》中论及古希腊艺术精神有两种,一是端庄静穆的阿波罗精神,一是狄奥尼修斯的放旷不羁的酒神精神,正书与行草书的内在精神恰好与此二种精神相符合。正书如茶,行草如酒。正书需要的是神闲气静,蔼然敬远,而行草书则抑扬起伏,曲折迂回。

  行草艺术更多的表达生命个体的自由精神,而正书则更多实用的传达国家之意志,在国家政治上,正书实用文字是治国之礼器,国家意志的具体体现。凡重大的典礼、祭文都是要由正书来完成的,正书不但反映了中国人的庄严、静穆之心,同时体现了中国人对建构和谐社会秩序的信念。仓颉造字“天雨粟,鬼夜哭”,中国文字的出现,反映祖先对宇宙的认识。

  从仰韶文化的图腾符号到甲骨文的卜辞占卦、钟鼎的祭祀铭文、秦始皇的名山封榜,无不体现我们祖先对天的敬畏之心。而到了秦统一天下,由李斯“书同文”之后,文字成为政治利器,正书更成为“览天地之心,推圣人之情”的重要书体。卜辞、钟鼎、诏权、碑铭、墓志都对统一和建构和谐的社会秩序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用。正书是中国文化的血脉,是中国艺术的基石,作为文字同时又是整个中国文化的载体,中国文字不灭,中华民族便生生不息。正书是传递中国文字,保留中国文字,学习中国文字的“不二法门”。从深层意义上讲,正书的传承是民族延续的“纽带”。五千年中国文明,从纵的讲时间漫长,从横的来讲疆域辽阔、人口众多,而没有出现四分五裂,此有赖于文字的统一。元代与清代少数民族侵入中原,大家都感到有亡国切肤之痛,但奇怪的是这些少数民族进来之后,敬服于中国汉字的伟大和高超,中国文化不但没有被消灭,反而这些胡人和满清掉入了汉字的汪洋大海之中。元代赵子昂以书法感化忽必烈,康熙、乾隆不是读古书就是废寝忘食地练书法,渐渐蒙古族与满人在正书的感召下窥见中国文化的伟大魅力,同时被正书洪流同化了。

  正书有着传承历史的意义,在现代社会东西文化冲撞的背景下,正书的精神意义更为凸显。 e时代的出现,经济大潮的冲击,信息发展越快,人心变换越大,竞争越激烈,精神的挣扎必将越痛苦,如何安顿身心,寻求精神的“后花园”是整个社会的发展的趋势。东方文化的璀璨瑰宝是书法中的正书,它能安抚人类的焦虑心灵,是宁静致远的“秘方”,是调节人心的“特效药”。蔡邕说,惟笔软则奇怪生焉。一指毛笔在书写过程中产生线条丰富奇妙的表现力;二指毛笔是仿效人心之器,人的心是柔软的,惟其柔软,能变化万物,毛笔为软毫,它能传递心灵符号微妙的生命律动。正书作为书写功能只是“形而下”的意义,而以毛笔调心,净化其心、平静其心,作为心灵的绿色环保功能却有无上的意义。现代社会物欲横流,阿虞我诈,《中庸》云:“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”,匡救人心,趋向道心,舍正书谁将与归!


作者:李诗斌  洪顺章

abortion clinics in indianapolis west-bot.com abortion personal stories